• 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2021-12-30
    •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与优化营商环境获得了重要支撑。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潘锋在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上表示,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在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出台了系列市级顶层制度文件,编制了北京市社会信用条例,并向公众征求意见;
       
        在信用监管机制建设方面,制定了全市统一的信用评价等级标准,发布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推送至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
       
        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基础上,各行业领域都开展了行业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建设;加强重点职业人群诚信管理,建立了19类职业人群的诚信档案;
       
        在政务诚信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市、区、街道和乡镇全覆盖的政务诚信监测机制,深化了公务员诚信建设,以及政府采购、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的政务诚信管理机制建设;
       
        在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方面,多部门协同开展了失信主体信用修复工作;在信用社会化应用方面,支持社会机构“信用+医疗”“信用+地铁安检”等“信用+”创新项目落地应用。
       
        2021年,北京市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工作试点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成为北京市推进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的总体方向。潘峰指出,下一步北京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信用规范,加快推进北京市社会信用立法进程,推动各行业领域信用建设制度创新;
       
        二是促进信用应用,一方面加快推进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二期建设,另一方面推动公共信用数据与市场信用数据互动融合、共享应用;
       
        三是推进信用监管,深化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推动信用评价结果在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推动建立“风险+信用”综合监管体系,深入推进“信易贷”“信用+地铁出行”“信用+医疗”“信用+旅游”“信用+园区”等信用创新应用;
       
        四是高水平支撑营商环境改革建设,进一步打造信用承诺、信用评价、信用分级分类、信用奖惩、信用修复全链条信用监管闭环,构建覆盖各行业领域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