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通电话,应届毕业生小徐第一时间将求职成功的喜讯告知父母。她刚收到心仪企业的录用函,为即将结束的学业画上圆满句点。
挂上电话,外卖骑手王朝阳将打包好的餐点送到客户手中。几年前,他来北京送起了外卖。如今,勤劳肯干的他月收入1万多元。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今年以来,中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到10月末,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就业信心稳步提升
向下、再向下!观察这一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变动曲线,指标稳中有降,对就业的信心在稳步提升。
一季度,受春节因素和部分地区散发疫情的影响,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相对较高,2月份一度达5.5%。当时,曾有外媒质疑:“中国能否继续保证数亿劳动者稳定就业?”第二季度,随着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劳动力市场持续回暖,失业率在6月份降至5%。进入第三季度,虽有小幅波动,但失业率不改向下趋势,9月份降至4.9%,实现2019年以来的新低。1—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2%,低于5.5%左右的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10月份继续保持在4.9%,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就业稳,得益于稳定恢复的中国经济。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8%,高于全球平均增速和主要经济体增速,更远高于年初制定的“6%以上”年度增长目标,对就业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带动作用。
就业稳,得益于“就业优先”的暖心政策。
面对冲击稳岗位。年初至今,各类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快落地。前三季度,各地人社部门共向161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51亿元;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七成有经营活动收入的小微企业无需缴税。一项项稳岗举措、一条条帮扶意见、一场场服务活动,稳定了企业预期,稳住了就业市场。
开拓创新增岗位。2万平方米的免费场地,让人心动的税收奖励和人才补贴,各类手续保证“一次办好”——家乡的好政策,吸引在外打拼多年的李卫华回到山东菏泽创业。政策给力,企业争气。现在,李卫华创办的创业孵化基地小有名气,吸纳了不少劳动力。今年以来,有关部门依托数百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目前已累计新增就业机会约240万个。
截至11月1日,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超1.5亿户,承载起就业的基本盘。
结构优化,韧性更足
一年来,就业不仅保持了总量稳定的态势,而且迈出结构优化的坚实步伐,韧性更足。
看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更多了。9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2%,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有效扩大了就业容量。
看区域分布——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明显增加,区域就业结构更均衡。四川自贡的“彩灯工匠”、山西的“吕梁山护工”、河南的“林州建筑工人”……中西部涌现出一批成熟的劳务品牌,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金招牌”,带动开发更多劳动力资源。
看职业变化——调饮师、易货师、碳排放管理员……又一批新职业今年亮相,响应消费新需求的同时,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离不开劳动者技能不断精进。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说,“招工难”“就业难”并存是中国就业市场中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着力改善劳动力要素质量。
“考取了育婴师证书,以后工作更专业,薪水可能也更高呢!”陈芳是广州市的一名月嫂。前不久,她通过市人社局官网找到政府认证许可的职业培训机构,报名参加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拿到了育婴师中级资格证书。
今年以来,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有序推进。截至三季度末,有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上线发放863.91万张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更多劳动者吃上“技能饭”。目前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其中高技能人才超5000万人。
重点群体端牢“饭碗”
在稳岗位、稳就业的版图中,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好于上年——
“在线申请‘高层次人才补贴’,特别方便!”得知自己成功申报了高层次人才补贴,庄小军很开心。硕士毕业后,他选择回浙江嘉善就业,“老家的就业政策很友好,对我很有吸引力!”
今年以来,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不断线、更精准。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共向127万低保家庭等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组织见习33万人。“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人,虽然创了新高,但就业水平比以往更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说。
农民工就业稳定——
受疫情影响,四川省眉州市的李安如今年没有出省务工。“有以工代赈项目,我们在村里就挣着了钱,种庄稼也不耽误。”聚焦农村脱贫群众和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难题,今年国家下达以工代赈中央资金70余亿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000余个,已带动超过10万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到三季度末,全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规模达18303万人,比二季度末净增70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务工总量持续增加,9月底达3103万人,超过去年规模。
手中有活干,未来有奔头。李忠介绍,“十四五”期间,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将聚力支持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中向好,就业局势将保持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