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 2025年北京基本消除重污染天
    •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时间:2021-12-09
    •        昨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十四五”规划从“发展更低碳、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洁、土壤更安全、生态更宜居”5个维度,设置了16项规划目标指标,擘画出“十四五”时期北京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计划到2025年,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V类水体;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步提升。
       
        2025年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介绍,“十四五”规划分三大部分、共八章,涵盖成效回顾和形势分析、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等,同时围绕推进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防控环境风险、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等六大方面,设置了主要任务,明确了任务“进度条”。
       
        就大气治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PM2.5和臭氧从来源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治理的关键是控制两者的共同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基于此,本市将开展一系列措施对这两项前体物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问题,未来五年北京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碳中和将迈出坚实步伐。到2025年,本市将实现碳排放总量率先实现达峰后稳中有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等目标。“十四五”规划聚焦减污降碳重点领域,从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等方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包括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提升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水平、强化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建设等。
       
        对此,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来现余表示,本市将深挖重点领域节能潜力。例如,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力争基本完成全市2000年前建成的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实施公交系统节能计划,提升轨道交通牵引能效。本市还将按照“减煤、稳气、少油、强电、增绿”的思路,分类有序推动转型发展。包括基本完成全市剩余农村村庄供暖散煤清洁改造,煤炭消费量控制在100万吨以内。非紧急情况下不用燃煤。
       
        此外,“十四五”规划提出,本市将深化本地和区域协同共治。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最新一轮PM2.5来源解析表明,重污染期间,区域传输占本市PM2.5来源60%至70%。为此,“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区域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全力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健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差异化管控措施,推进区域移动源污染共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改善水生态放在核心位置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规划》将“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放在核心位置,提出以消除劣Ⅴ类水体为重点,抓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逐步恢复河湖水系的水生态功能,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具体来说,水资源保护方面,多领域节约用水,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提高用水效率。多渠道增加水源,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
       
        水环境治理方面,在城镇地区,加快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提质增效,强化城市面源治理,建立完善入河排口管理体系,污水处理率达到98%,黑臭水体“长制久清”。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和生态措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善处理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完成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到2025年,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
       
        水生态功能提升方面,有效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推进生态用水合理配置,加强河湖水系连通,提高河湖自净能力。管控和改善河湖生态缓冲空间,分级管控河湖水生态保护空间,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与建设试点。深入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开展流域水生态状况监测评价,实施白马关河、凤河等生态修复工程试点。
       
        此外,《规划》针对土壤污染防治,聚焦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坚持“三地”齐抓共管,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与评估
       
        《规划》突出系统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北京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的重点任务,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
       
        据悉,本市将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与调查评估,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技术规范,持续开展生态系统和藻类、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同时,加强关键区域和重点物种保护,在城区营造近自然的栖息环境,保护北京雨燕、长耳鸮等城市标志性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本市还将加强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连通重要生态空间和物种栖息地。
       
        对此,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表示,本市将在城区构建生态节能、节约型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立一批城市多样性保护示范区,提升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韧性。在平原地区将实施生态空间的联通工程,打造互联互通的生态廊道。按照“近自然林”的理念通过乔灌草复合种植、林地绿地的科学养护、建立生态保育小区等。
       
        此外,“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控,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和管控,研究制定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管理名录,明确重点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和管控措施,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促进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引导和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