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企业贷款超一半投向民营企业——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发布时间:2023-01-11
    •     2023年,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其中,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我国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又是小微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企业贷款超过一半投向民营企业;截至2022年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3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25%,远高于其他国家,贷款利率也在持续下降。
       
          提振发展信心
       
           民营经济已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2021年,民营经济税收贡献已达59.6%,民营企业占市场主体96%,比重进一步提高。”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作深入解读时表示,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当前,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偏弱,信心不足。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提振信心、更好发展。接下来,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将持续优化,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将叠加发力,着力解决民营、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
       
           稳定融资,让企业安心定心。日前多位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主持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解决好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减税降费,助企业留住青山。“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近年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政府收入做减法,让企业轻装上阵、提升活力,有效改善了市场主体预期。”据统计,2022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万亿元。
       
           强身健体,为企业增添动力。“2023年,中小企业平稳发展的困难挑战依然较大,我们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政策惠企、环境活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其中,将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超过1万家。
       
           加大信贷支持
       
           长期以来,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并不匹配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以2018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在当时的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约25%,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却超过60%。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监管部门持续完善相关政策,2018年曾对民营企业贷款提出“一二五”目标。也就是说,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三分之一,中小型银行不低于三分之二,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二者不匹配的情况已有较大改善。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企业贷款超一半投向民营企业;2022年上半年,在银行业发放的企业贷款中,超过一半投向了民营企业。接下来,监管部门将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增量、扩面、优化结构,合理满足接续资金需求,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鼓励发放首贷户贷款、信用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一方面,稳定信贷投放,不唯所有制只唯优劣。“货币政策要加大向民营企业的倾斜力度,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推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郭树清说,与此同时,在进一步做好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加大对服务行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和保险保障力度。多位商业银行负责人表示,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同等对待,评价一个企业,不要看它的所有制,不要看它的规模大小,主要看它的治理结构、风险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情况。
       
           另一方面,完善工作机制,解决不敢贷、不愿贷问题。近年来,银行业持续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把业绩考核与支持民营经济挂钩,优化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说,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和评估考核,做好资金保障和渠道建设,推进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进一步提升基层分支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截至2022年11月末,工商银行普惠贷款余额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35%;普惠贷款客户较年初净增约20万户;普惠贷款资产质量稳健,风险可控。
       
           拓宽服务半径
       
           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不只是“给钱”,还要拓宽服务半径。其中,要进一步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多元化综合服务。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已取得国际经济金融界的认可,在县域和农村地区,开户汇款、支付结算、保险保障等金融服务已大都接近、赶上甚至有的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下一步,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取更多金融资源。”郭树清表示。此前,交易所债券市场已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由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运用自有资金负责实施,通过与债券承销机构合作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等方式,增信支持有市场、有前景、有技术竞争力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方向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大中型民营企业在获取信贷和股市、债市融资方面已逐渐趋于改善,2022年,我国企业公开发行上市(IPO)全球第一,筹资额占50%。”郭树清说。
       
           “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2022年,5年期以上LPR经历3次下行,截至12月20日已降至4.3%。另一方面,适当延长受困民营、小微企业的贷款还款时间、付息时间,为企业合理续贷。近日,浦发银行北京分行为数家贷款即将到期的小微企业办理了延期还本付息,并为困难企业酌情下调续贷利率。“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延至2023年6月份,对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困难行业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延期期限。”该行相关负责人说。
       
           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又不止于金融。近年来,企业的“生态服务”需求日益强烈,尤其随着更多民营企业“走出去”,它们在海外市场的综合需求亟待被满足,这也将成为金融机构接下来的发力重点。
       
           “2021年初,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一笔海外资产并购,亟需在卢森堡建立一套完善的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工行第一时间组建了跨境服务团队,帮助企业完成多项核心事宜,用时不到一周。“考虑到企业发展迅速、多地多国布局、优质员工众多,我们又从人才生态方面切入,探索为企业全面赋能。”上述负责人说,当时广和通公司正计划加快经营拓展,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员工安排住房,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瞄准这一需求,为企业推出了“定制化高管专属服务”“高层次人才服务”等服务方案,希望全面、精准地满足企业在全球发薪、专属理财、专属信贷产品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综合需求。
       
           “银保监会将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说,积极联动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搭建平台、发挥合力,将金融服务与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深度结合,更好发挥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