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新冠疫苗安全有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回应疫苗接种有关问题
    •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22-07-26
    •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月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指出,目前我国新冠疫苗已接种了34亿剂,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新冠疫苗安全性是非常好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表示,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我国新冠疫苗对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
       
          不良反应报告率比每年常规接种的疫苗略低
       
          对于疫苗安全性问题,冯子健介绍,截至今年5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33.8亿剂次,累计报告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238215例,总体报告发生率为70.45/100万。不良反应的报告率比每年常规接种的疫苗略低。
       
          冯子健指出,我国从2005年开始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试点监测,2010年各级疾控机构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实时共享全国监测报告数据。2011年和2014年,我国两次通过世卫组织对我国国家疫苗监管体系的评估,标志着包括接种后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在内的国家疫苗监管监控体系的表现,达到或者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标准。
       
          “我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后,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药品不良事件监测机构通过这一监测体系,对新冠疫苗接种不良事件进行全面和严密监控,开展因果关联性调查、分析和研判。”冯子健介绍,报告的不良事件中,一般反应占81.29%,发生率为57.27/100万;异常反应占5.47%,发生率为3.85/100万;其中严重异常反应占0.91%,发生率为0.64/100万。
       
          对于网上提到的接种疫苗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可能性,王福生指出,监测和研究显示,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发生,也不会像有些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ADE)现象,这些都是网络上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
       
          符合世卫组织对新冠疫苗设定的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的标准
       
          对于疫苗有效性的社会关注,王福生援引一组数据介绍,近期,香港和上海的疫情主要是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研究发现,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18岁到59岁的感染者,由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分别低63%和65%,由普通型及普通型以下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低91%和94%。对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接种的60岁以上感染者,由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要低73%和82%,由普通型及普通型以下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分别低89%和95%。可以看到,我国疫苗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新冠疫苗设定的标准,就是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
       
          那么,接种加强针重要吗?王福生表示,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加强免疫可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
       
          王福生还指出:“我们应该科学地看待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首先人体在接种疫苗以后,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免疫反应是有差别的,产生的免疫保护能力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其次,在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即使出现了突破性感染,对于重症、死亡风险也会大大降低;再次,接种疫苗的人群仍需要加强戴口罩等个人防护,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
       
           我国疫苗有完整的监管流程进行质量控制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指出,截至目前,我国一共有36款新冠疫苗获得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5款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其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主要依据我国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备的相关法规和技术指导原则来进行,通常来说就是完成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这两个重要步骤。
       
          他表示,我国疫苗评价标准没有降低,之所以能够做到快速高效,主要得益于联防联控机制和制度优势,创新性地采用了早期介入、研审联动、串联变并联等一系列措施。
       
          在新冠疫苗上市获得批准后,实际上有一套完整的监管流程来保证疫苗的质量。王军志介绍,首先,每批疫苗在出厂前,企业必须依据国家批准的标准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包括了物理指标、化学指标、鉴别指标、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等。其次,国家法定检验机构需要对上市疫苗进行批签发,都是按照国家批准的标准进行检验。
       
          我国新冠疫苗上市后,产量急剧增加,如何确保疫苗质量?王军志指出,国家法定机构抽调了各省精干人员,扩充补充了批签发能力。同时,药监机构也向疫苗生产企业派驻了驻厂检查员,对疫苗生产全过程跟班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同时,疫苗成品出厂后、使用过程中,还有一系列措施保证疫苗质量,比如建立独立运行的新冠疫苗信息化追溯监管体系。
       
          奥密克戎毒株对老年人威胁仍然很大
       
          据世卫组织报告,上周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增加了37%,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奥密克戎BA.5亚分支已蔓延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导致感染、住院和重症人数增加,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
       
          那么,接种疫苗还能产生保护作用吗?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指出,对于变异株现有研究表明,疫苗接种者的血清针对BA.4、BA.5的中和能力有所下降,但是疫苗接种所产生的细胞免疫对病毒变异的耐受性相对好一些。真实世界的结果也表明,疫苗接种对于BA.4、BA.5引起的肺炎、重症和死亡依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曾益新表示,根据多国报道情况看,BA.4、BA.5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奥密克戎早期变异株相比没有太明显变化,但是对老年人的威胁仍然很大,尤其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的高龄老人如果感染BA.4、BA.5,发生重症、导致死亡的风险依然很高。
       
          曾益新介绍,截至7月22日,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41672.7万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达129863.6万,其中完成加强免疫接种79798.5万人,加强免疫接种率为71.7%。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至少1剂次疫苗接种率为89.6%,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84.7%,加强免疫接种率达67.3%。
       
          “从这些数据看,目前我国全人群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比以往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仍有需要提升的空间。”曾益新表示,主要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疫苗接种覆盖率还有待提高,同时老年人的加强针接种率还有待提高。